找到相关内容87篇,用时26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下)

    所以,自己不能,他也不能,二者加起来同样还是不能。那么是否因而呢?有因尚不能,何况因呢?这个道理站不住就更易于明白。生既被破,灭与是相对的。不能成立,灭就无从谈起。 其次说“常...一、异、来、去”,是中论举人们所由以发生错误的四对概念而一一加以否定,又称为“八不缘起”。 先说“、灭”,“”是先无后有,“灭”是先有后。因是能,果是所,你们看,因果里是否有这个问题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开悟|中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4242310227.html
  • 净心法要——别别观修之轮讲记

    然后依此具体展开四种观法。   乙二、宣说要义   一、总说:   所有三有诸过患,自心烦恼力所,  非理作意烦恼因,如理作意能除彼。   所有生老病死等过患,不是因而,也不是他人加于...欲则断灭。邪念生贪著,贪著生烦恼,正念贪著(以如理作意止息贪执),余烦恼亦尽。”   以下是具体修法。   乙三、广说真实义分三:一、如何修习之理 二、相续中起之量 三、其必要   对此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止观|净心法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20565218977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二)

    分别方式三遣余,实遣余断有实,  有无所破之方式,遣余亦可要二种。  实非有实体故,体性故非所知,  是故遮除实体性,仅是假名为实。  有实皆从因而成,不需观待实体,  实不由因故,遮除...,不能观作实事。若非外境之缘因,则可获得明了外义之识,该识变成因而。  【前剎那之境是因,若谓俱时所持境】前一剎那之外境是可得缘识之因,谓俱时之外境,是所持境,质问之。  【从境生故成立识,于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5638218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六)

    观察此「现心识」从「因」而或从「因」,若从因而,则因不观待余因之故,「恒常」或成为「」谓之合理克除之;若从「因」观之,从「识」而或从「色法」而,若从识而生观之,则识之因成立识故,...比量亦当能立「遮」之不可得因而领悟「遮」。能成立「遮非」之能立因相,而领悟「遮非」。如是领悟后,灭除法亦分为「是体性」和「相异体性」二者。首先:是苦乐者和缘色缘声之体性,应克除自能作性,能立「彼」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038222.html
  • 佛教的世界观

       任何事物,决不能因而,但有因无缘,亦不能。例如一粒种子——因,若不经播种者把它埋入土中,再加上阳光雨露的助缘。则不会发芽生长,而因缘和合,形成果报。不但事物的生成是如此,即事物的变异与坏...存在。这种依存关系有同时的异时的两种,异时的依存关系,就是‘此生故彼生,此灭故彼灭。’此是因而彼是果。同时的依存关系,就是‘此有故彼有,此无故彼。’此是主而彼是从。前者是指纵的时间,后者是指横的空间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1640192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问与答——以《万善同归集》为中心

    的显现,非自生、非他、非共、非不共生,亦非因而,总之,离四句,绝百非。一与多之关系也非一非异、非断非常。诸法之的正因缘即缘起性空,也即佛教所说的万法“唯心”。此唯心,在华严为性起,在天台为性...在于就事论事,绝不无的放矢,更空疏之弊。读者亦能直奔主题,易免流连辞章、误入玄谈之虞。永明延寿当五代宋初,恰为佛教的转型期,诸宗理争和事修之偏的现实,是他融诸宗以圆旨、劝事修以众善的出发点。延寿...

    聂士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5241492.html
  • 新旧译派的整合

    亦非因而,觉护与月称也是这么说。   不过,修大圆满法时,所观的是根本净光心,要一心观此唯明唯知者,故此修观之心没有仅证所肯定之否定的那一面。然而,於此阶段之前,在修名为「突破」之法而初识...心。说它永恒。并非说它不是刻刻不停的分解,而是说它相续不断,这有如弥勒在「现观庄严论」中所说,佛之殊胜行,因无尽故,而被视为永恒,此心非因缘所偶然新生者,(因其一直相续不断),故亦为。   以...

    丹京喜措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2443698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2)

    毗婆沙论》对因缘说强调两点:第一,“显诸法生灭,不由因”。世上只有因而存在的本质(自性),但没有因而存在的现象(生灭法),既不能因而,也不能因而灭,全部现象例外地铸造在因果链条上。第二,“显示...作用,今遇因缘而作用”。意思是说,一切法的“自性”本是固有的,故曰“已”;但它们只是一种单一的孤立存在,构不成积聚的具体事物,所以又说它们是“非从因已自体”;只有当它们遇到“因缘和合”时,才能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847041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概说(1)

    即有为法仗因托缘,方得起。不能独立存在,亦不能自然而,亦不能因而,也不能由不平等因而。而后者,是世间所谓因缘法的致命错误。不平等因者,即根本或最后之原因,它可以起法,而不被生起。不平等因并...有能如法转者。而于彼时所转法轮,有上有容,是未了义,是诸诤论安足处所。世尊在昔第二时中,惟为发趣修大乘者,依一切法皆自性、灭、本来寂静、自性涅磐,以隐密相转正法轮。虽更甚奇甚为希有,而于彼时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047869.html
  • 佛法的基本─四圣谛(1)

    苦的全然寂灭)当然不是一种感觉的状态,然而我们却要说灭是最高形式的快乐,因为按其定义,它是完全苦。同样地,灭或真正的快乐不是无中生有或因而的。当然,这点是很细微难解的,因为从佛教的角度来看,灭...仪式而已,或只靠参加这样的仪式,就认为我们已经变成佛教徒了。在佛教中是有正式的皈依仪式,但仪式本身不是重点。重点在于这是你自身反省的结果,纵使法师在前,你能完全信服佛、法、僧是真正究竟皈依处的正当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3248241.html